凌晨時分,渤海灣畔的港城煙臺,城市尚在酣睡之中。
煙臺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室內燈火通明,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船舶標識與航道線交織成一張海上繁忙有序的運輸“巨網”,不時響起的無線電呼叫聲打破了夜的寧靜。

突發!外輪駛向禁航區
2:25,煙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室內突然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值班手機也收到報警短信:“D”輪正駛向砣磯水道禁航區!
監控屏幕上顯示,一艘129米長的外國籍油輪“D”正偏離航路,朝著砣磯水道駛去——那里是禁航區,附近海域還存在大量水產養殖!
“立即呼叫,要求轉向!”值班長鐘鋒果斷下達指令。值班員馬陸同志迅速拿起無線電用標準流利的航海英語向外籍油輪發出一道道提醒警告。
2:39,這艘“迷途”的外籍油輪在即將進入禁航區域前修正航向!成功化解了一起可能導致巨額的損失、嚴重的船期延誤和巨大的執法資源消耗的異常事件!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7月18日發生在渤海海域的真實一幕。自2025年3月以來,這樣的緊急提醒已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上演多次,累計避免經濟損失超過5000萬元。數字背后,是在推進更高水平的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進程中付出的艱辛努力。

破解禁航區“迷航”密碼
渤海海峽是船舶進出環渤海各港口的唯一海上通道,自北向南分別為老鐵山水道、砣磯水道、長山水道、登州水道。根據規定,南北砣磯水道禁止國內外商船通行。
曾經一度,外輪頻頻穿越砣磯水道禁航區。2024年12月,英國籍散貨船“A”輪穿越砣磯水道,干擾了禁航區交通管理秩序,905萬元的索賠至今仍在法院訴訟解決中。
面對外輪頻頻穿越砣磯水道禁航區難題,煙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深知治標更需治本。為此,中心青年研究小組成員趙常林、范迪、李鵬君、劉恒旭通過大數據分析,實地登輪走訪,破解了外輪穿越禁航區存在四大“誘因”——
“圖文相悖”:部分外輪電子海圖未直觀顯示砣磯水道禁航區信息,或航行注意事項不夠醒目,易被忽視。
“粗心大意”:船員制定航次計劃不細致,未認真核對海圖信息,尤其是禁航區標注。
“詞不達意”:關鍵水道信息在英版航路指南和電子海圖中存在拼音與英文混用(如“Tuojidao”vs“Miaodao Islands”),外籍船員難以準確理解區域屬性。
“慌不擇路”:船舶為規避演習區或漁船密集區,臨時改變航行計劃,誤將禁航區視為“替代航線”。

奏響立體防線“三重奏”
“病根”已明,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多點發力,構建起“精準宣教-智能監控-優質服務”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奏響立體防控“三重奏”。
青年研究小組認識到,解決“圖文相悖”“粗心大意”等問題,必須將警示和安全信息精準嵌入航運決策鏈條的關鍵節點。為此,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制作了中英文材料,開啟“精準宣教”模式:通過煙臺海事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船舶禁止穿越砣磯水道禁航區的中英文對照專題警示文章,并受到“山東海事”“信德海事”“海事服務網CNSS”等多家政企微信公眾號轉載推送,有效覆蓋國內航運管理、船公司、船員群體,提升行業風險認知。同時,發揮環渤海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機制優勢,通過山東海事局統籌協調遼寧海事局、河北海事局、天津海事局等環渤海直屬海事機構,將砣磯水道禁航區信息納入國際航行船舶進進出港“雙提醒”和“收妥確認”事項。要求有關機構在接到外輪離港時或者進口岸申報前通過代理將中英文宣教警示材料轉發至外輪,將宣傳關口精準前移。發現船舶異常行為后,及時通過“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共治”機制,還通報目的港海事機構進行檢查,目的港海事機構還根據我們提供的線索滯留外輪1艘。另外,借力保險公司通道,將中英文警示教育宣傳材料,發送至國際保賠協會(IG)以及其全球范圍內的船東會員公司,從源頭提升船隊防范意識。
有什么手段可以精準及時發現船舶異常行為呢?船舶交通管理中心青年研究小組對英版紙質海圖、航路指南仔細比對,系統分析主流外輪電子海圖數據,并走訪船舶了解實際動態。在此基礎上,依托智慧海事系統,在砣磯水道東西兩側關鍵位置設置了一道智能電子圍欄,科學設定了針對船長超過70米外籍船舶的虛擬警戒線,實現了對目標的“智能監控”。當目標船舶接近圍欄,系統立即觸發聲光報警,并同步向所有值班人員手機發送報警短信,實現信號的“零時差”傳遞,風險無縫“管控”。
一流的航海保障服務是破解該難題的關鍵一招。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借勢海事監管與航海保障一體化融合發展,聯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煙臺航標處,共同起草《廟島群島禁航區海事監管與航海保障研究》,提請在禁航區東西兩側增設多處虛擬航標。此舉將進一步完善電子海圖和航路指南中的禁航區信息,為船舶提供了更清晰、直觀的航海保障服務。

“每起報警背后隱藏著海上交通安全的風險。”青年研究小組成員趙常林展示著轄區交通態勢圖,為了解不同外輪不同電子海圖問題,這些年輕人曾連續比對多個不同外國籍船舶電子海圖系統;為優化警報響應流程,他們模擬測試了上百種突發場景。每一次成功的干預,都凝結著無數日夜的調研、測試、演練與精心值守。
這種專業精神正在轉化為治理效能,今年上半年,煙臺轄區實現禁航區“零穿越”,多次成功干預中包括7月18日凌晨時分的緊急響應。
夜色中的煙臺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員緊盯屏幕上閃爍的“百舸爭流”。那些精準的電子圍欄,是用專業與擔當編織的安全網;那聲凌晨兩點無線電呼叫,正是中國海事智慧與溫度的生動詮釋。正如煙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長鐘峰所說:“我們守護的不只是船舶航行安全,更是千帆過盡后的萬家燈火。”(文:李鵬君,王喆,圖:周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