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十七屆企業社會責任年會暨成果發布會在廣州舉行。玲瓏輪胎以榜單中唯一的輪胎生產企業蟬聯“2024年度杰出責任企業”稱號。
2024年是玲瓏輪胎可持續發展持續突破的一年。位于歐洲的生產基地正式投入量產,這座以“綠色、清潔、文明、精益”為核心的“四新”工廠,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和大數據技術,構建起智能高效的生產體系,為行業樹立綠色智造標桿。同年,公司推出革命性的79%可持續材料環保輪胎,采用衣康酸酯生物基橡膠與可回收炭黑,大幅降低對石化原料的依賴,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開辟行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7月30日,在玲瓏輪胎的生產車間里,玲瓏輪胎全球研究總院配方設計部負責人李彥果介紹:“傳統橡膠輪胎生產嚴重依賴石油化工,可持續發展材料占比僅為30%左右。從30%到79%,玲瓏輪胎用了20年時間。”
我國石油和天然橡膠的對外依存度高,嚴重的進口依賴會影響輪胎產業鏈安全。玲瓏輪胎從2004年開始就關注石油基原料替代問題,國家提出“雙碳”戰略后,公司的綠色低碳研究駛上了快車道。
炭黑是橡膠輪胎中的重要補強劑,能提升輪胎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傳統工藝下,炭黑主要由煤、石油、天然氣等含碳物質在缺氧條件下不完全燃燒或熱分解生成。玲瓏輪胎通過從廢舊輪胎中回收炭黑的方式,來降低碳排放。
從廢舊輪胎中回收炭黑,有一定的降碳效果,但玲瓏輪胎還不滿意,研發人員又將目光看向了生物基材料。經過反復試驗,李彥果團隊終于將用松油、菜籽油生產的炭黑應用于輪胎生產。
“松油、菜籽油成本較高,還有沒有性價比更高的原料?”研發團隊發現,白炭黑是輪胎生產中的關鍵添加劑,其主要成分為水合二氧化硅,具有抗撕裂、耐高溫、耐老化等特性。
硅是沙子的主要成分,但是從沙子中提煉硅的工業過程,也要大量消耗能源。為了獲取更“綠色”的硅,研發人員經過對水稻、小麥、玉米等十幾種作物秸稈的反復對比研究,最終確定將稻殼作為提取白炭黑的原料。稻殼中硅的含量達到15%,是廉價易得的原料。
造紙過程中的廢水含有木質素。木質素能改善輪胎的耐久性和抗撕裂性,玲瓏輪胎團隊將其處理后應用到輪胎上,既減少了污染,又降低了輪胎的碳值。從30%到50%相對容易,越往后越難。到最后,每提高1%都是巨大的挑戰。材料研發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不計成本、不計性能地提升比例不具備商業化的意義。把原材料變成性能優異的輪胎,是另一個重大的挑戰。
歷經上百次試驗,玲瓏輪胎終于將79%可持續發展材料的輪胎性能做到了極致,很多指標甚至超過了傳統輪胎。測試結果顯示,該款輪胎在濕地制動、滾阻和噪音方面均達到了歐盟輪胎標簽最高的A等級。
玲瓏輪胎正跟國內多家整車廠合作,匹配開發新車型,不久后,更節能、更低碳的輪胎將應用于新車上。目前,玲瓏輪胎遠銷全球173個國家,車企配套累計近3億條,為全球10大車企中的8家進行配套服務,連續多年位居中國輪胎配套第一、全球新能源汽車配套輪胎銷量第一。
“我們把科技放在第一位,玲瓏輪胎保持著每年占營收3%到5%的研發投入的比例,以實現我們的營銷、研發、品牌的國際化,形成世界一流的競爭力。”展望未來,玲瓏輪胎副總裁孫松濤滿懷信心地表示。
YMG全媒體記者 殷新 通訊員 王妍 攝影報道
【記者手記】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是輪胎生產大國,產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技術也正從追趕者向領跑者加速轉變。一條用稻殼制造的輪胎,或許就包含著中國輪胎的創新密碼。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居世界前列,正走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優秀分子,玲瓏輪胎緊跟汽車產業發展新風向,助力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當越來越多的新型環保材料用在汽車的各個部件當中時,中國也必將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