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先祭英烈再祭祖——瑞金市葉坪橫嶺村民接力守護紅軍英烈忠骨的故事

來源:贛南日報  2024-12-09 11:14:42
A+A- |舉報糾錯

  “今年以來已接待游客近4萬人次。游客到這里,都是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心、追思之情而來的。”12月4日,在瑞金市葉坪鎮橫嶺村沙背小組的“蘇區沙背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該村黨支部書記鄧冬平說。

  “這里有一座墳塋,是26位無名紅軍烈士的合葬墓。當年,他們為了保護村民不受殘害,挺身而出英勇就義……”今年71歲的村民鄧正倫接過話題。關于26位紅軍戰士英勇就義和村民接力守護紅軍英烈忠骨的故事,他曾聽父輩講過無數次。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依然守護著烈士墓,向后輩、游客一遍遍講述著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紅軍殉義 傳頌至今

  在橫嶺村,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對26位紅軍的壯烈事跡都非常清楚,而鄧正倫因為父親鄧光淮是這件事的親歷者,所以從聽父親講到自己講,轉眼已講了幾十年。

  1934年4月28日,廣昌失守,隨后興國、寧都、石城也相繼失守,瑞金的北大門被徹底攻破,紅軍傷亡慘重,F今葉坪鎮橫嶺村的沙背小組,位于廣昌至長汀線上,蘇區時期是設鄉直轄村。因地處偏僻,山上樹林茂密,野草繁盛。隱蔽的環境,給當年途經沙背的紅軍傷病員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休養條件。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瑞金實施戰略大轉移,而在沙背休養的26名紅軍,因傷病沒能跟隨部隊轉移。

  11月的一個清晨,國民黨清剿留守紅軍的消息在村子里迅速傳開。沙背村民聞訊,迅速將26名負傷戰士藏于山林隱蔽處。國民黨軍進村挨家挨戶搜查無果,便在村里大肆打砸燒搶,并把村里50多人捆綁至祠堂,毆打恐嚇,揚言要血洗沙背。

  躲在祠堂地下涵洞里的通訊員,將所聽內容轉告給藏于山上的紅軍。為保護村民不受殘害,26位紅軍傷員挺身而出,經過談判,他們決定以自己的性命換取村民的安全。

  紅軍戰士的義舉,驚動了周圍好幾個村的鄉親。他們聞訊趕來,想要阻攔押解紅軍傷員的國民黨軍,但最終這26條鮮活的生命,全部被殺害,遺體被拋下山窩。一時間,血流成河,染紅了坡上的山茶花。悲痛欲絕的沙背村民在國民黨軍離開后,將紅軍烈士的遺體找回,擦拭干凈后就地安葬,讓他們同自己的祖先一起,安眠于此。

  世代接力 祭奠英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緬懷在沙背犧牲的紅軍烈士,村民們在梅崗宗祠安放了沙背紅軍烈士靈位,用傳統的方式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1966年,村民又自發捐款,在26位紅軍傷員遇害的山窩里,立起了“紅軍傷病員就義遺址”紀念碑。同時,在山頂上立起了“沙背紅軍烈士紀念碑”。

  2016年,為更好紀念蘇區時期沙背村的光榮歷史,村民對原有的紀念建筑物進行重修,在紀念碑旁立簡介碑,介紹26位無名烈士英勇犧牲的事跡,將“沙背紅軍烈士紀念碑”更名為“蘇區沙背革命烈士紀念碑”,旁邊還立有一塊簡介碑,碑上刻著沙背村所有參加長征的紅軍名單,及犧牲的蘇區時期沙背片區干部名單。

  “從就地安葬這26位紅軍烈士的那一刻起,沙背村民就默默許下了要世代為烈士守墓的諾言!”鄧冬平說。

  鄧冬平從七八歲開始便隨村里大人一起祭掃烈士墓,“小時候不懂,問過大人,這里安葬的并不是我們沙背村的先祖,為什么還要祭拜?我的父親告訴我,雖然我們不知道這26位紅軍姓甚名誰,也不知道他們從哪里來,但他們為了守護沙背村村民不惜犧牲自己,大家要一代接一代記住,‘先祭英烈再祭祖宗’。”他說,每年清明節以及冬至日前后,沙背村村民都會集體來為紅軍烈士掃墓,村中的長者更是告訴大家要年年祭掃、代代講述、世代銘記。

  如今的橫嶺村,道路寬敞、房屋一新,臍橙、楊梅、白蓮、光伏發電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們不斷推進旅游資源和紅色資源開發,發展鄉村旅游和紅色文旅產業,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全體村民共同致富,以此告慰26位紅軍烈士。”鄧冬平說。(記者蕭森 通訊員鄭薇 李華誠)

初審:邊關
復審:王大鵬
終審:孫玲姿

相關新聞
下載煙海e家

映像膠東更多
視聽中心更多

煙海e家   簡介:提供新聞資訊、黨務政務、民生服務、身邊互動等服務。

煙臺公交客戶端   簡介: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到點準時來接你,等車不再干著急。

膠東在線版權所有

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