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們愿意搏一次!”當家屬在煙臺業達醫院ICU談話間哽咽著說出這句話時,監護儀上那條微弱的波形,仿佛也隨之一顫。那一刻,誰都不敢保證結局——但正是這份信任,點燃了所有人心中那盞名為希望的燈……

69歲的老王(化名)身患高血壓、陳舊性心梗、腦梗塞、尿毒癥等十幾種疾病,一周前在老家當地醫院進行規律透析期間突發呼吸心跳驟停,后確診是再次心梗所致,當地醫生緊急心肺復蘇后將其轉入ICU,但治療兩天后老王沒有任何蘇醒跡象,家屬感覺救治無望,絕望中卻仍不愿放棄,將其轉至煙臺業達醫院繼續治療。
煙臺業達醫院ICU醫護人員立即對老王進行了評估,發現情況確實很棘手,危重評分35分,預期死亡率>80%。家屬也都表示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在絕望中簽字拒絕血液凈化治療和再次心肺復蘇等有創搶救,要求維持生命體征治療。醫生尊重家屬意愿,為老王進行了機械通氣、穩定生命體征治療。然而在第二天早上科主任王吉粱帶領科室醫生查房時發現,老王瞳孔出現了對光反射反應,進一步刺激又可見皺眉和手微微動,這表示他的腦功能有進一步復蘇的可能!
這一發現讓所有醫護人員都十分驚喜,但驚喜過后又有些糾結——一位被十幾種疾病纏身又因為急性心肌梗死出現心臟驟停的患者,真的能救過來嗎?如果失敗了,那無異于是給了家屬希望后又將希望再次打碎。

然而糾結只是一瞬,面對一個有可能復蘇的生命,即使希望渺茫,也沒有人愿意輕言放棄。王吉粱主任也給團隊打氣,“咱們重癥醫學科的醫生都是和閻王搶命的人,給自己一點底氣,也給患者和家屬一個機會,再和家屬溝通一次吧。”醫生把家屬領到老王的病床前,向家屬說明了老王目前的狀態和醫生的治療建議,看到希望的家屬當即哽咽著表示,愿意搏一次。
得到家屬支持和信任的重癥醫學科團隊當即行動起來——重啟床旁血濾,開啟血液凈化;抗凝、降脂、改善心功能治療;調整呼吸機參數,加強氣道管理……
在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和治療下,老王的情況一點點好轉,第4天床旁超聲顯示EF值升至45%,第5天拔除氣管插管……然而就在當天晚上,命運之神再次發出挑戰,原本情況向好的老王突然出現了寒戰、高熱、血壓下降、菌血癥等癥狀,病情惡化再次將老王推到死亡的邊緣,醫護團隊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立即啟動感染性休克的集束化治療。好在治療3天后,老王的感染得到了控制,搶救成功!生命體征平穩后,老王被轉入腎內科進行規律血液透析。
老王轉出ICU那天,家屬激動地拉著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的手感謝道:“原來真的能把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對此醫生表示,這場“生命的逆轉”不是某個人創造的奇跡,而是家屬“再信一次”的勇氣、醫護團隊“再堅持一秒”的執念以及現代醫學“絕不放棄任何可能”的底氣的結果。
當技術遇上信任,當科學照進人性,哪怕只剩1%的希望,也值得用100%的努力去爭取——因為生命的價值,永遠高于所有預判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