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2月23日訊(記者 許加薇 王向榮)“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在“智慧公路”建設方面是否有所舉措,成果如何?下步有什么打算?在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智勇表示,“十三五”以來,該中心始終堅持工程建設與智慧建設同步發展,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創新“智慧公路”建設。
建成全市智慧公路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該平臺共上線地理信息、路產管理、養護管理等23個子系統,開發系統功能800余項,年均辦理公路業務2.7萬余件,使公路養護作業效率提升30%,路政事案辦理效率提高80%。
實施“智慧公路”科技創新項目7個。其中承擔建設的“山東省普通國省道智能化養護管理試點項目”被交通運輸部列為智能化養護試點項目,是六個試點項目中唯一一個由地市級公路部門承擔的建設項目,今年7月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提升了我市公路智慧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通行能力。
加強公路智能化創新研發。創新研發了公路巡查自動監控、輕量化路況檢測、感知公路等項目,目前已取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榮獲1項全國交通行業職工崗位創新標桿成果、2項山東省總工會創新成果,擁有2個工匠孵化創新工作室。
“十四五”期間,煙臺市“智慧公路”將建設智慧公路廣域全息三維數字系統。利用激光點云移動測量技術實現三維可視化;利用傳感器實現團霧、結冰、積雪等的智能感知;利用已有視頻資源,集成AI+視覺,實現對撒漏、交通事故、擁堵等交通事件智能識別,進一步提升全市公路養護智能化與精細化水平。
此外,建設公路區塊鏈全過程溯源系統。圍繞公路基礎運維、許可事項等多個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安全可信任的公路業務數據鏈,有效降低管理風險,確保信息安全可靠。三是建設基于客運車的協同監測系統。通過研發安裝在客運車上的AI盒子,自動檢測公路平整度和路面病害,智能識別路面積水積雪、路側標志標牌及占路經營等情況,使路況檢測更高效、安全隱患發現更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