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尊重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
涉嫌辱華風波又起,這一次涉事的是瑞士手表品牌斯沃琪(Swatch)。日前,一張男模特擺出夸張“瞇瞇眼”造型的宣傳圖,引發輿論熱議和譴責。8月16日晚間,瑞士手表品牌@SWATCH斯沃琪就“模特圖涉嫌辱華”事件致歉,聲稱已在全球范圍內刪除相關資料。(8月17日 廣州日報)
“瞇瞇眼”為何刺痛國人神經?這絕非過度敏感,而是有深刻的歷史背景與情感記憶。19世紀以來,西方語境中刻意塑造的“傅滿洲”等形象,將“瞇瞇眼”與“狡詐”“卑微”等負面標簽捆綁,成為種族歧視的視覺符號。這一被固化的刻板印象,曾讓一代又一代亞裔在異國他鄉遭受不公與羞辱。即便在全球化的今天,類似的歧視性符號仍未完全消散,其所承載的歷史傷痕與文化冒犯,早已超越單純的審美差異。
跨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要讀懂的,應該是這種符號背后的情感密碼。斯沃琪作為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國際品牌,其設計與營銷環節理應對不同文化的敏感點保持專業洞察。但從此次事件來看,要么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情感缺乏足夠重視,要么是對相關歷史背景存在認知盲區。無論何種情況,都暴露出品牌在文化理解上的短板,把“與眾不同”當成了“創意表達”,將冒犯性誤讀為“個性”,最終觸碰了文化尊重的紅線。
中國市場歡迎全球品牌共享發展機遇,但有著明確的前提,即是尊重中國的文化傳統,珍視中國消費者的情感,遵守基本的價值準則。跨國企業進入新市場,不僅要考量經濟利益,更要敬畏當地文化,尊重民族感情。這種敬畏和尊重,體現在對目標市場文化的深入研究、營銷環節的全流程審核和對消費者反饋的真誠傾聽上,而不是想當然地套用西方審美,讓帶有爭議性的內容輕易流出,將合理質疑視為“小題大做”。跨國經營的本質是跨文化對話,對話的前提是平等與尊重,任何試圖以“創意自由”為由回避文化敏感性的行為,都是對市場規律的背離。
今天的中國消費者,既以開放心態接納多元文化,也以堅定立場捍衛自身尊嚴。他們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文化冒犯,也不輕信“無意之失”的敷衍解釋。這份自信是對平等對話的合理訴求,對文化主權的自覺維護,也對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國際品牌還是本土企業,都需要在文化表達上保持清醒:文化可以有差異,尊重不能有差別;審美可以有偏好,底線不能有動搖。
跨國品牌當以此為鑒,將文化尊重內化為經營理念,將情感敬畏融入品牌基因。唯有真正理解文化尊重的重量,始終敬畏消費者的情感,才能在多元世界中站穩腳跟,在市場浪潮中行穩致遠。這既是品牌成長的必修課,也是全球化時代的生存智慧。(作者: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