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11日訊(通訊員 叢川 朱虹諭)2025年暑期,魯東大學商學院“茶拾捌”創新實踐團隊以茶為媒,步履不停,先后走進煙臺海陽、青島嶗山、日照嵐山三地,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深入茶園、對話非遺傳承人、探索茶文化創新傳播,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活力,讓齊魯大地的非遺茶香飄向更遠的地方。
第一站:海陽·匠心守藝,非遺綠茶的千年傳承
在煙臺海陽市步鶴山莊,“茶拾捌”團隊跟隨省級非遺傳承人張志剛老師,親手體驗海陽綠茶“十大手法”的匠心技藝。從抖散到壓磨,每一道工序都凝結著茶農的智慧與堅守。團隊成員通過口述歷史、整理文獻,還原了海陽綠茶從南宋南茶北引到現代品牌崛起的文化脈絡,并設計“海小綠”虛擬形象等,為傳統技藝賦能,注入新鮮血液。

第二站:嶗山·茶韻尋蹤,青春助力鄉村振興路
“茶拾捌”團隊在青島市嶗山區開展以“探索嶗山茶文化,助力鄉村發展”為主題的“三下鄉”活動。團隊走進青山村茶園,感受嶗山綠茶因獨特自然環境形成的韻味并體驗采茶;拜訪老茶農和制茶師傅,了解傳統制茶技藝及非遺傳承;調研發現茶農收益受中間商影響,提出品牌建設、拓展渠道等增收建議;并與當地政府和茶農代表交流,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此次活動讓團隊深入了解嶗山茶文化,體會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他們將繼續助力鄉村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第三站:日照·嵐山新篇,一片茶葉的現代化之路
在日照嵐山區盛業茶廠,團隊見證了北方茶產業現代化的縮影。從機械化采摘到標準化生產,嵐山茶以“規模+品質”打開全國市場。團隊成員們參觀茶園以及標準化制茶車間,并通過與茶廠負責人的訪談對比傳統手工茶與現代化生產的優劣,提出“茶文化研學體驗”等建議,希望通過打造“參觀生產線+手工制茶體驗+茶文化講解”的融合項目,讓消費者既能感受現代茶業的科技力量,也能觸摸傳統技藝的歷史厚度,助力茶廠在效率提升與文化傳承之間找到更優平衡點,讓北方茶香既飄得遠,也留得住根。

從海陽的匠心到嶗山的茶韻,再到嵐山的現代化生產線,“茶拾捌”團隊以青年視角詮釋了茶文化的厚度與溫度。這個夏天,他們不僅是茶香的記錄者,更是鄉村振興的行動者。未來,團隊將繼續攜手三地茶農,讓非遺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璀璨的光芒!